袁伟时 "小书房"与"大书房"之间

" 袁伟时,广东兴宁人,现为中山大学离休教授。1987年当选中国现代哲学史学会副会长,后多次连任。2008年任美国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院的访问学者。 "

采访实录

我是看《万有文库》长大的

我认为读书很重要。人从幼稚走向成熟,读书是基本途径。我和书交上朋友是从小学开始。小学图书馆里面有《万有文库》,里面东西很全的,我就是看这些东西长大的。另外,当时农村没有多少书,我就看小说,传统的比如四大名著(《红楼梦》除外),还有武侠小说。当时找得到的书我都看了,就是这样开始的。[详细]

靠熟人“走后门”买书

在计划经济年代,书籍数量很少。全广州的新华书店我都走遍了,到处去找书,而且跟那些负责人熟了,熟了之后很多东西就方便了。比如古藉书店,那时候古藉书店二楼呢还有一个所谓内部图书,外面的人进不去,我就可以进去。[详细]

提倡孩子读《弟子规》是害人

我特别讨厌现在的“国教派”提倡小孩去念《三字经》、《弟子规》,这些是做坏事,害人。因为里面内容有很多腐朽,把孩子的思想都诱导歪了。《弟子规》讲爸爸妈妈有病吃的药,小孩先要尝一尝,这样是要害死人的。过去不懂科学知识写上去,现在提倡读国学的这些人要负责任的。[详细]

名人书房

书房变迁

书房都是袁伟时亲手设计的,而书房布置的变迁其实也反映了历史的变迁。袁伟时设计的书架空间利用得非常紧凑的,“80年代到90年代的书籍大都是32开本,我就尽量利用空间,分成11格,量的很准确,结果呢书架常常顶到底。”后来大开本书籍渐渐流行,书架的式样也随之慢慢发生了改变。

前几年,因为两间书房都已经容纳不下藏书,袁伟时把自己书房的疆域“扩张”到了饭厅,“我太太说这是帝国主义入侵”,年近八旬的袁老笑道。这还不是全部,早前已有一位朋友在自己的办公楼里挪出两间房来给袁老作书房。

两个书房

袁老说他的书房“是小书房和大书房的结合”:“我这书房是为我的专业研究服务的,所以书架上的书也主要是专业这方面的。即使这一个方面的书,书房也放不下,有些朋友另外给我提供地方藏书。除此之外,还有一些与我自己兴趣有关的书。这个是小书房。”

“还有很大的书房,像电子书,图书馆电子资源、搜索引擎等。电子书的好处是他容量很大,电脑里面可以存下很多书,我的电脑里面估计有几千本电子书。我想电子书给了人最新的知识、最完备的资料。从自己电脑,到整个网上世界,那个资料是海量的。”事实上,早在1999年,袁伟时就开始接触网络。十几年下来,袁伟时每天都离不开电脑,并且还在包括网易在内的各大门户网站上开通了博客。

书籍推荐

推荐理由

《以自由看待发展》:这是一本经济学的书,它里面有一个很重要的观点自由是发展的首要目的,也是发展的主要手段。这句话看起来很简单,但这本书是1998年诺贝尔奖的获得者阿马蒂亚·森在世界银行的报告;他这个论断是非常不简单的, 回过头用这个观点去看中国的改革开放,就知道他这个论断是多么重要了。

有自由就有发展,有自由就有创造。这是颠扑不破的真理,发展就是让人自由自在,生活得更加美好。怎么样达到这个呢?得给国人充分的自由,办企业、做学术研究、各种各样的倡议不要去压制它。这个就要打破那些荒谬的看法:这样就会乱。其实自由一定是跟法治联结起来的,自由和法治是一个铜板的两面。那绝对不能乱,社会是要稳定的。要是让我推荐一部书的话,就是这本《以自由看待发展》 。

推荐理由

《给我自由:一部美国的历史》:我认为这部书值得读的是什么呢?一般人以为美国有了1791年生效的美国宪法十条修正案,美国人就很自由了,其实不是。美国人争取自由那个过程啊,其实没有终止的。人类的整部历史其实是野蛮和文明博弈的历史,也就是说人会随着文明的进展自由度会越来越大。你面对中国的现在的各种各样的腐败、不安全,读读这本书后你就会感觉到,不要再走极端,一定要走改革的路,就是逐步地改良,说到底就是要改革开放,走这条路。

读这些书你就会知道吸取历史经验。反复地读美国的历史跟咱们有什么关系?就有关系!就是吸取历史智慧。以史为鉴,就是要不断改革,不断扩大自由。

推荐理由

《晚清大变局》:“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我的研究首先是为解决自己的困惑。说服不了自己的东西,无法说服别人。

为什么大清帝国不能顺利向现代社会转型?从道光皇帝到曾国藩、李鸿章,真是卖国贼吗?从清末到民国,朝野上下都视曾国藩为完人,为什么一些史学家偏偏要给他戴上卖国贼的歪帽子?张之洞、梁启超都是李鸿章的政敌,却异口同声赞颂他的事功,这里有什么秘密?……清政府所作所为都是假的,那怎样才叫真呢?袁世凯如果生来就是奸贼、卖国胚子,为什么清末民初朝野上下和海内外都把希望寄托在他身上?亚洲第一个共和国诞生在中国,为什么民主共和制度却不能在中国生根?……问题一大箩,我都努力提出了自己的答案。

书房照片

名家著作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