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他们个个都是吃肉的野心家,只是还披着华佗的外衣罢了。
中国艺术品市场,呈现出画廊不受重视的现象,这是可悲的。一个画廊从业人员的通常工资,只在3500元,这让一批对艺术怀有爱好的苗子折掉,上海市政府应该看到。
不要滥用人民给予的权力,我看普陀区文化战略和发改委应该看到这一现状而对画廊业拨款提携,就像施大畏说的:GDP增长几个百分点并不能让白人看得起中国,而建造几座像样的文化艺术馆是中国改革开放深化之路。我们于是知道,画廊从业人员代表着未来发展后developed中国的形象。因此他们身上肩负的责任是比他们的眼球和视觉弧度要大的,“责任大于一切”!
无独有偶,中国的房地产市场非常火爆,而整日在房地产市场翻云覆雨的都是些诸如买不到房的蠢业主和奸商以及他们的炒房团撕破脸砍得你死我活,等一系列没有品位的恶斗,这是很好玩的“中国转型期”特有现象,中国转型期人民的素质表现出来了。因此画廊业的人们也有说头:画廊业从来没有什么收藏家因为买到了恶烂的艺术品而和画廊主恶斗或到一、二级市场去闹得不可开交的。可见画廊业还是有自己的定位和实力的,他们背后没有金钱和像品味的香榭丽舍大街财阀吗。
中国艺术市场和电影市场相比也有不同,电影市场上成天明星梦,萝莉梦破灭,无数心怀梦想的史前人享受梦想破灭的姻缘,同于歌唱业,达人追梦者天天不是纠紧了嗓门装疯卖傻就是真的精神崩溃而捶胸顿足。为了上戏,什么群发信息和大腕睡觉,这种新闻就像王婆闲话一样。他们成为娱乐的中心,电影歌唱事业崩溃的同时,崩溃的也是民族“大众流”格调的抗击打能力。而画廊和他们比犹如老子和别墨:画廊还是那幅你死我活不关乎我生活的架势,就算梦碎画家照样在那里好死不如赖活地混着,如果哪天碰牛角尖成功了,画家多多飞国外拿绿卡,才懒得和中国娱乐圈的那些记者、敲竹杠的传销员,销售经历耍嘴皮子,因为绘画是“高深的事业”,画家都是有心的。
与之相比,广告业,保险业,融资产业这些中庸行业,因为从业人员也没有成名的希望,所以竞相扮演着孔乙己的角色,他们还是现代没有文化的孔乙己,熬夜班赚裸税,反映的是一个尴尬的人生玩黑色幽默的嗜好。不幸,他们一定会成为时代的牺牲品,他们赚钱和花钱的思路全部在温饱问题和服饰、美食等次文化的恶性循环上打滚,就算他们吃成了美食大王,穿成了lady gaga,还是被人看不起,而且这些文化的疏离对象,心智不高的人休想出国炫耀,被精明老外看得起。因此画廊行业还是较之不错的,画廊经营者天生拥有享受欧美发达生活和消费正品的眼光,在这个环节上还是走在精神生活的前沿,食物链的高端。
从事画廊工作的人,虽然工资不高,但是他们不会乱花钱,所以他们赚到钱以后,也会把钱花在刀刃上,从长远来看,他们还是会受到欧美,亚太地区的高端财阀社会和新中国后起之秀,2030年的人所认可,被工业巨头,商界和文化界、学术界竞相捧扬,避免像艺能界的大腕一样年老色衰,像商资界的中产阶级一样一家老小上贼船,洋务困难。像房地产大佬一样背几包债,还要受到买房投资失败者的袭击。应该说,随着中 经济沿海城市日益开发,价值的多元化和品味圆明园化(尤其是伴着温家宝所谓的中国文化繁荣复兴口号)会接受艺术市场从业人员的虚荣心需求,在精神需求占领、或者说垄断消费市场的未来中国社会,得到恰如其分的“文化播种者”等买办地位,而被套在生物链的前端,去吃后面那些人(当然艺术家业可以吃两口),因为精神的常青保证的是物质生活的常青,马斯洛原理告诉我们,混到资本主义成熟的那一天,文化人身体就健康了。我这里又套用了叔本华的理论,生命不是由欲望发出来的吗。好的欲望让人像2012年英国奥运会上面的卡通人物一样膨胀,受到热烈鼓掌。在我看来,艺术市场从业人员的欲望不可谓不强,他们的欲望来自于来自本我深层次的野心家面孔,他们个个都是王莽,只是还披着华佗的外衣罢了。(文:李哲远)